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解决方案:“互联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发布人:数字乡村 发布时间:2022-01-07 1968 次浏览

□文倩

省十一大明确提出,数字河南建设是赢在未来的战略工程。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需要进一步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对农村治理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互联网+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布局”关键、“破局”关键。满足农民的必然选择

规划顶层:构建“三治一体”农村治理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从过去的封闭单一转向开放多元化。流动性的增加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村庄空心化和异质性。面对乡村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存在监管不力、治理不力、治理手段薄弱、政治与社会互动失衡等问题,显然无法应对新的乡村治理模式。新形势下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为农村善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系统构建“互联网+乡村治理”

强化核心层级: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可动摇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展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推进“互联网+乡村治理”,必须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可动摇互联网乡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在“互联网+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班组长”的作用。做一个好领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方向,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农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站在党的面前。大是非,敢于示剑,大考勇于担当;做好服务员,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层次精准服务;教育引导群众。

构建汇聚层:拓展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

融合多元化治理主体。“互联网+乡村治理”拓宽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和方式,有效唤醒了群众自主参政意识,凝聚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无论是农民工、大学生、乡镇党政干部,还是返乡创业者、农村青年等群体,都要切实发挥他们参与农村治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讲、讲、讲、讲”。担当作为”,突出群众在农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融合多元化治理内容。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便民富为核心,有效整合农村农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医疗卫生等资源,等,再造乡村治理空间。以党建为核心,可整合党建信息、组织信息、党务管理、党员课堂、数据分析等服务;以政务为核心,整合矛盾调解、网上办事、村务公开、网上政务查询等服务;围绕农民生活场景和随需应变,提供垃圾分类、就医登记、智慧交通、住房、教育招生、养老一体化;围绕安全建设,可以整合“雪亮工程”、风险通报、应急管理、动员组织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农村治理”,汇聚各类公共服务,惠及农村基层,解决“最后一公里”。

夯实基础层:提升治理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2.970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 @9.2%,较2020年12月提高3.3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降低至1<@9.1个百分点。可见,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互联网+农村治理”的技术短板,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乡村,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创新合作模式,吸引更多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入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群众上网技能培训,扩大农村网民规模,提高互联网使用水平。可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定期举办农村互联网实践班,并针对不同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群体精心设置课程,确保管理有用。(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系统构建“互联网+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