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建言献策丨“数字乡村”亟需落地

发布人:数字乡村 发布时间:2021-03-10 2525 次浏览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一次历史性转移。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如何以更科学有效的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科学技术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日益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强大的信息基础。代表委员表示,当前,“网络+扶贫”、“5G+扶贫”、“智慧乡村”等现代技术已在农村地区扎根,健康医疗、智慧农业、电子商务这些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非常成熟的商业运用场景,亟需在乡村落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认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石文先看来,国内绝大多数乡村网络建设,尚处于仅能满足基础上网阶段,距离数字乡村还有很大距离。他建议,将乡村光缆路由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由各县、乡镇政府纳入乡村建设的统一规划,让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与数字乡村建设保持步调一致,使乡村居民用上与城市同等质量的通信网络。
“在数字化技术落地应用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需求和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举例,一是服务层级上需加快拓展县、镇一级的统筹管理,各模块配套机制、闭环流程需加快完善;二是乡村治理数据分散,采集难、质量较低普遍存在,技术层面有待提高。
“数字乡村建设一味地靠政府投入是难以为继的。”孙国文认为,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为市场主体提供较优的营商环境,注入市场运营的思维模式,构建新型的村企合作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作为主要市场主体的现代化科技企业大有可为。代表委员认为,要加大资金、人才、技术、装备等投入,鼓励现代化科技企业下乡去,带动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增强脱贫地区发展活力和后劲。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建议,从宏观政策层面,国家财政要通过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现代化科技企业、工商资本到乡村地区投资和持续发展,“同时,改变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传统要素发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本报记者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