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乡村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发布人:数字乡村 发布时间:2021-06-28 2446 次浏览

“乡村兴则国家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去年10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就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调研,并与当地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人员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分享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解和感悟,以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诸多启示。

黄卫剑

数字乡村建设,要把握好“三个度”

三林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林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之路,为打造“地秀、物丰、人贤”的美丽三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相关经验做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数字技术“适用尽用”,拓宽数字应用的广度。乡村版的数字应用体系如何建设?浙江大学(三林)数字乡村研究院“乡村智脑”提出了“1+1+6+N”框架,即1套体系标准、1个乡村智脑中枢、6大场景(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态、数字化人才、数字化生活)和N个业态。这个体系框架是基于相对成熟的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实践应用,目前视频监控、高分遥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乡村规划(国土规划)、乡村经营(产业标签)、乡村环境(垃圾分类)、乡村服务(安全监测)已经得到初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智慧城市应用中已经快速推广,比如“城市大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这些技术还将在未来社区的“九大场景”中更进一步深度应用。随着这些数字技术在城市的成熟应用,可以在乡村层面进行有选择性地复制推广,将在更大广度、更多领域上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图片

第二,数字激活“创业创新”,培育数字农业的高度。数字经济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从过去的农产品电商到现在的农产品直播、数字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在农村涌现。黑鱼养殖业是三林村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去年推出了“数字鱼”的概念,建设数字化黑鱼生态养殖中心,即利用新型智能水下机器人开展水下日常检查和管理,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水产养殖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益,也为开展农业金融提供了数字依据。此外,三林村还培育了数字HOME、“一村一红”共享直播间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擦上了数字化“翅膀”。展望未来,数字农业将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激活传统农业发展的活力,重新挖掘数字视角下乡村的多元化价值,构建更有活力、更有创意、更有品质的乡村产业集群,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农村创新创业,因地制宜培育符合未来消费新趋势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将开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农业”的新世界。

第三,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探索数字治理的深度。数字政府如何延伸到乡村治理?浙江提出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特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驱动政府转型驶入快车道,全方位重塑与再造政府组织、政务流程、行政审批、政民互动等体制机制,对政府治理体系产生革命性催化。将数字政府延伸到乡村“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三林村成立了社会治理工作站,类似于“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受理窗口,并植入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等功能。据了解,大部分村民已应用阳光村务、自助服务终端等功能。探索农村治理方式的变革,要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实际需求,通过数字治理理念的创新、数字村务流程的创新、数字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将农村数据资源与上级数据共建共享,以更小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大的覆盖面,提高农村治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数据匹配度,从而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吴钰龙

数字技术是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

在我国及浙江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两个“一公里”的关键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从农业产业来看,迫切需要解决小农户有效连接大市场的“第一公里”问题。截止2018年,我国农业的主体仍是户均不足10亩的小农户,而美国则达到2700亩,浙江的户均耕地更是低于全国平均。在现阶段及很长一段时期,以小家庭农场组成的“小农经济”仍将是我国及浙江农业的主体。因此,在国家的乡村振兴规划和政策中,都把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作为重要任务。然而在小农户与大企业、大市场的合作中,不论是议价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还是生鲜产品的技术能力,都处于不利地位,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数字乡村www.shuzixc.com

从乡村治理来看,则迫切需要解决善治如何惠及农户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贺雪峰教授《村治:最后一公里》的书中,将乡村治理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而我认为,乡村治理如何真正惠及每家每户,才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治理未必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有助于他们融入更大体系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也有助于推动乡村融入现代文明——这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面向。在目前调研中感受到,城市行政改革尚未完全同质同量地落地到农村,而很多乡村治理仍然停留在表面,一些制度更多的是在规范,而不是利益农民。

图片

这两个“一公里”问题,一个是涉及到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一个则是涉及到乡村的长治久安。而两个问题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问题。小农户链接大市场,实质上就是把小农户与大市场组织在一起,比如浙江从实践中构建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生产分散的问题,实现了统分结合。但是依托行政力量的组织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可能深入到每家每户每种农产品。所以遂昌的“赶街模式”才会应运而生,以互联网企业的市场行为,替代政府的行政行为,将分散的农户生产通过互联网,聚沙成塔推向市场。这是从县域层面上的“乡村经营”。

下一步,我们必须以村级为单位,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乡村经营,将长期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乡村建设,逐步转向以乡村内生力量为主的乡村经营。那就要求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将数字技术落地到“村”,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分级、包装、检测等全过程中应用数字技术,并通过电子商务的升级,更加高效地推动乡村生产与城市消费之间的直接无缝衔接,形成一个“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农产品经销新模式。

而在乡村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必然要求乡村治理同步数字化:农业卫星系统是农业生产和保险的重要依托,“雪亮工程”和全程数字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乡村产业有序经营的重要保障,美丽乡村和文化乡村建设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字乡村的重要意义,正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及时有效地将城市行政改革落地到乡村,实现“办事不出村”;通过“数字一张图”,整合全村土地、林地、产业等资源,实现更高程度的集约利用;以更精准的信息服务为基础,打造“掌上农业”,尽量避免谷贱伤农、丰收滞销的悖论,从源头上提高农民的农业效益。智慧乡村www.shuzixc.com

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的数字乡村实践,其实主要就集中在乡村经营和治理两个方面。经营上,除了基础的农村电商,更是在黑鱼养殖中引入数字技术,创造性地搞“芯片鱼”,并将全村生产情况以数字化可视化形式公示。治理上,全村规划、办事等事项实现了一张图、一站式,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自治、法治、德治的边界。比如对村民垃圾分类的适时监测和通报,既是依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德行教育,更是乡村自我管理、自我治理的一部分。

这无疑是一种高质量的示范,其意义不仅在于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样本,更为乡村振兴关键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说,数字技术是解决乡村两个“一公里”问题最重要的方案,是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大动力。

庞亚君

土地确权与数字赋能

2017年,曾到桐庐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在深澳古村的一家民宿,看到地板上弯弯曲曲地贴着胶纸,十分不解——把好端端的地面分割得支离破碎,简直大煞风景!

设计师解释,修民宿租的老房子,由几户人家共有,原先砌着墙,根据新的功能设计,有些墙已拆除,地板上贴胶纸的地方是原墙址,是在农户的强烈要求下,无奈想出的一个“折中方案”。

原来如此。遂联想到农村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这界址又是怎么标示呢?一般来讲,土地权属的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界址线是宗地的边界线,也是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其中,界标不仅能确定土地权属界址或地块边界在实地的地理位置,为今后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纠纷提供直接依据,同时也是测定界址点坐标值的位置依据。

当前,这界址不仅标示在实地,而且登记在权证上,以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毋庸讳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这界址作为土地碎片化的主要根源,已成为横亘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重要障碍。

“十九大”报告已明确,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为此,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和农民承包土地的基本权利保持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案来解决。

建设数字乡村,可通过承包地的空间定位,以“确权确位不确地”的方式,解决“确权确地”方式造成的土地碎片化问题,并有效化解农户“确权确股不确地” 的后顾之忧,进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打开瓶颈制约。

杨熙

数字赋能乡村普惠金融“破伪成真”

长期以来,受地域分散、信用空白、利润率低等因素制约,乡村普惠金融在实践中一直被视为“伪命题”,即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穷人银行”也是硕果仅存的田间金融试验。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征信的“互联网+乡村普惠金融”能较好解决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巨大和风险定价复杂等问题,改善乡村普惠金融供给。本次活动调研中,惊闻德清县三林村依托水下机器人采集鱼群、水体数据,实现黑鱼养殖户的数据征信,也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可以预见,在数字赋能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预收益权、大棚、圈舍甚至活体畜禽等乡村特有的资产抵质押融资,将从美好想法一步步变为现实。

毫无疑问,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撑。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一要创新数据来源途径,加快农村产权制度建设,制定确权、评估、登记、交易等环节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农村产权抵押处置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二要加快数据资源积累,打造统一的农村资产数字化平台,加快推进实体、权益资产转换成数据资产,规范涉农数据管理和应用,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和定价能力;三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农村特色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贷违约惩罚力度,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在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中作用,塑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高扬

数字乡村大有可为

德清禹越镇三林村数字乡村发展初现雏形,“一图感知三林”的数字化治理框架、“芯片黑鱼”的数字化产业应用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林村提出的乡村智脑中枢,依托基础设施平台、大数据平台、智能交互平台,实现发展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人才、数字化生态、数字化生活六大场景,覆盖了乡村管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的乡村发展中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从走访中发现有两个方面值得分析。

一个是数字化产业方面。相比于现代化工业,现代农业仍面临标准化、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方面的难题,目前三林村提出的黑鱼生态科技示范平台,引入了黑鱼生态净养技术、品质指标技术和可追溯标记技术等数字化“黑科技”。一方面对养殖过程的关键指标量化管理,技术标准化、可固定,具备一致性;另一方面,让农产品通过芯片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再者,未来也可结合“数字乡村HOME”的共享直播间,打造网红品牌,嵌入数字化运营。在黑鱼产品的试点,为当地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数字花园已在布局中。

另一个是数字化文化方面。三林村的乡村数字图书馆与网络资源提供方合作,提供优质的有声图书、视频等学习资源,用移动设备就可直接获取。相比于传统的乡村图书馆,这一模式更吸引乡村受众,也有利于图书馆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丰富、与时俱进的资源。

图片

从三林村试点应用的场景中,数字化手段小试牛刀就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可以期待在数字基础设施、大数据、智能交互更加完善后,数字乡村对管理、生产、生活等全方面的变革。

刘隆

党建引领数字乡村

近年来,德清县作为改革“试验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一体、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全国县域治理的前列。三林村作为德清县改革先锋,正在乡村党建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走出一条全新的可推广实践道路。

在乡村党建方面,三林村将党建与实际工作业务相结合。考虑乡村党建特殊性,三林村在推进数字乡村、美丽乡村等实际工作中,因事择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推行村域网格治理机制,提倡各网格区域内党员同志在垃圾分类、数字化普及、技术学习运用等方面要发挥带头作用,帮助村民邻里更好更快地理解并配合村内工作开展,并每月组织党员主题日活动。

2018年,数字经济作为浙江省一号工程;2019年,数字乡村在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起;如今三林已然屹立在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融合的潮头。三林村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以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优势为基础,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模式;研究数字化模式下的乡村规划、建设、治理、运营;提出“1+1+6+N”搭建数字乡村建设标准模式,通过技术和实际工作融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数字化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产生价值的解决思路。三林经验告诉我们,“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进入一个新时代后切合时代特点的具体表现”。

从“机埠改革”到“五水共治”,从渔业“尾水治理”到“芯片鱼”,从“美丽乡贤”到“网红数字乡村”,三林从曾经的贫困村变成如今全国文明村,这里面乡村党建、数字乡村建设功不可没。

方菁菁

上一篇: 乡村振兴立法!数字中国下一站: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下一篇: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下一个十年, “智慧乡村”精准落子!